首页 > 核电科普 > 核安全
让安全成为习惯---“敬畏核安全从遵守程序开始主题征文”
来源:    发布时间:2016-05-23

“一楼大堂地面铺有防滑垫通向大门,但是你们却愿意选择从光滑的瓷砖地面通过。”20157月,工程公司邀请Bechtel开展为期2个月的咨询对标,在一次随意的交谈过程中,一位专家无意间提及,但时任工程公司总经理束国刚却深受震撼。后来,这个案例在多个场合被提及,束国刚这样解释说:“两点之间无疑直线最短、效率最高,但是在效率与安全方面,他选择了安全,选择了绕路。显然安全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。”

寻找差距、取长补短是对标的主要目的,问题可以解决,不足可以改善。但要在思想上产生转变,却并非易事,正所谓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。

记得在20112月,在红沿河和宁德两项目,短短两周内接连发生3起安全事件,给已经驶上批量化建设快车道的工程公司当头棒喝。从那时起,工程公司开始了安全生产方式的转型,要求全面落实“管生产必须管安全”理念,提出了“零死亡、零重伤”安全目标。但在当时,所有人心里都画下一个问号。在中国,重大工程项目都会伴随着人员的伤亡,核电这么大的工程项目,“零重伤”可能吗?

在接下来的几年,工程公司每年都会选择在311日(日本福岛核事故纪念日)或者328(美国三哩岛核事故纪念日),以一场核安全震撼教育开启一年的安全文化系列活动。五年里,工程公司在安全文化落地方面不断加大力度。每年约有2000余人参与到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的排查工作中,至今已累计排查隐患200余万条;电子化移动终端的开发,让随时、随处排查隐患成为可能,提升隐患排查与治理的效率;公司开展“零缺陷团队”和“当责”文化建设,在设备制造阶段,把设备质量问题留在厂内,在设备安装阶段,不把质量问题留给调试和运行。同时,通过AE培训联盟开展培训和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两个平台,工程公司不断向建安承包商、设备供应商、政府机关及科研院所等单位传输安全文化理念。

安全文化系列教育逐渐深入,让每个人从“要我核安全”到“我要核安全”悄然转变着。安全文化的种子在不断生根、发芽,连续两年“零死亡、零重伤”的记录就此开始。

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我们距离将安全文化“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”的目标还有差距。业界常说,每一次安全管理水平的飞跃提升都是基于血淋淋的事故教训,安全管理水平永远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。大到国家《安全生产法》的提出,小到公司的“安全生产方式转型”,都不外如此。2016年,集团提出“让安全成为习惯”,却是基于优良、卓越的安全生产业绩,要在理念上形成一次质的飞跃。

从“生产”到“生活”,对于安全而言,差别大吗?看上去一字之差,实则质之飞跃。笔者读了七年的安全专业课程,从事了十年的安全管理工作,安全真真切切的影响到了我的生活、影响了我的家人。安全都是小事,是被人瞧不起的上车系安全带,开车不斗气,开车不打电话,陌生环境先确认逃生出口等,其实安全就在于你我的转念之间,并且我也坚信,在生活中已将安全养成习惯的人,在工作中一定更加珍“守规矩”。一字之差,差别大吗?其实真的不大!

当代社会,安全意识已经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8.12天津塘沽爆炸事件,12.20深圳山体滑坡事件,激起了我们对安全的思考,对生命的尊重。对核电而言,我们相信,遵守程序是敬畏核安全的开始,守护核安全是我们的使命;我们相信,让安全成为习惯是对我们自己负责,是对我们的事业负责;我们相信,对于安全文化,我们必须不遗余力的去捍卫和守护,正是因为它们才是大亚湾三十年笃定深植大地的老根,是打造中广核百年基业的奠基石。